“法治”成为敦煌文化软实力之星
“主战场”:全力以赴
“法律援助找司法,请拨12348;依法调解,公平公正;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维护法治尊严,争当文明先锋……”在敦煌市党河风情线普法长廊,市民田刚告诉记者,这些普法标语和法治小故事,内容生动、版面鲜亮。
“法治”是敦煌文化软实力之星,引领社会走向公平正义,而法治文化则像一道无形的盾,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漫步在古郡敦煌,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景观带、法治文化图书室(角)……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阵地和异彩丰呈的法治文化活动,像春雨一样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从2013年开始,敦煌市依托风光旖旎的党河风情线和沙州乐园、祥云生态公园两处市民游客集中休闲的公园,先后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景观带和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通过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法治宣传与法律故事相结合,法治人物与法律格言相结合的方式,把法治思想、理念与景区环境、设施完美融合,使居民和游客在休闲、健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同时,全市9个乡镇的56个村和8个社区的居民点主街道、交通主干线、乡镇集市密集路段,开辟了64面3000多平方米的村级平安法治文化宣传墙;2014年,又在全市204个村民小组制作了5281平方米的组级平安法治文化宣传墙。墙面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漫画为主,把普法宣传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市各公共场所和各单位门头电子显示屏也成为了动态法治宣传阵地,在人流量大的旅游交通干线鸣山北路,利用60多个LED显示屏和900多辆出租车车顶电子显示屏,形成了光彩熠熠的“法治宣传电子一条街”和“普法宣传流动线”。
“普法教育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吸引力,将普法教育融入日常休闲生活,实现普法教育常态化,让群众切实体验到法治文化就在身边,这是当前敦煌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大特色。”敦煌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马建军说。
微平台:信息玩转
“现在学法真的很方便,扫一扫普法微信公众号,很多法治信息都能快速浏览,尤其是以案释法的小栏目,图文并茂,法律法规生动易懂,对我很有帮助。”90后女孩赵晓静一边刷着微信,一边和伙伴聊天。她正在准备司法考试,每天刷屏学习成了她复习备考的一部分。
敦煌市在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育民行动中,开通了敦煌飞天普法微信公众号、敦煌飞天普法微博,组织各镇、部门、单位的百名普法联络员和市乡村组的千名干部,广泛关注和加入全省普法矩阵微信群,并逐级向下延伸、辐射,积极建立敦煌市普法矩阵微信群,通过一体化网上法治宣传平台,实现了法治宣传“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同时,敦煌市司法局还不定期的向手机用户发送法治动态、法治快讯、法律解读等信息,还利用微信、微博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互联网+”已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敦煌市司法局还对“智慧敦煌”普法数据库进行扩容,在敦煌文化旅游报、掌上敦煌分别开设了“七五”普法、以案说法、互动学法专栏。
敦煌市司法局局长李德军说:“法治精神需要弘扬,法治力量需要彰显,这不仅是每个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担当,更需要全社会人人参与、人人践行,因为法治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载体:常看常新
“现在敦煌大力推行法治文化和文艺作品、文化演出相结合,政府出资出力帮咱们编排法治文化节目,老百姓爱看,我们也很受鼓舞。比如上次我们表演的法治亲情类小品《谁来赡养妈》,台上嬉笑怒骂,台下的观众也看的投入,演出效果特别好……”肃州镇河州堡村村民许秀凤说。
许秀凤是一家农民自乐班的班主,结合多年的演出经历,她认为法治类的节目最受农户青睐。为了保障法治文艺演出能够常看常新,敦煌市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组织专业文艺团队指导创作出了一批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敦煌市司法局编排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三句半》、市文化馆编排的小品《宣传法治迎文博》、转渠口镇编排的《七五普法小段》、肃州镇编排的曲子戏《老余学法》等,市地税局干部根据发生在身边的税收故事创作了小品《纳税光荣》、市法院编排了小品《流动法庭断案明》,深受群众喜爱。
敦煌市文联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法治书画摄影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主题,创作出了能体现时代特征、赋予法治内涵、展示艺术魅力的法治书画作品600多幅、摄影作品800多件、法治文学作品17件,在人流集中的公园、广场等场所进行巡展,让老百姓在欣赏的同时,增长了法律知识,树立了法治观念。(敦煌市司法局供稿)